内容详情
2025年08月01日
从“制造跟跑”到“智造领跑”——
仪征船舶产业:向“绿”而兴 破浪前行
长江之畔,船鸣渐劲。从全球最大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比亚迪西安”号顺利交付,到国内首艘达国际最高舒适度等级的双燃料客滚船远航出海;从4000万美元级海工装备加速建造,到全产业链国产化客滚船实现“零突破”——如今的仪征,正以“绿色”为核心引擎,推动船舶产业从规模扩张向高端突围跨越。
数据见证转型成效:今年上半年,仪征船舶产业开票销售超60亿元,一个个“全球最大”“国内首艘”的诞生,不仅勾勒出产业升级的清晰轨迹,更彰显出这座临江城市打造“世界级船舶制造基地”的坚定决心。
绿制造:铸就全球滚装船“隐形冠军”
日前,“比亚迪西安”号在仪征招商局金陵船舶(江苏)有限公司交付。这艘总长219.9米、型宽37.7米的巨轮,不仅是目前全球运营中最大的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更以16层甲板、9200个标准车位的装载能力,刷新行业对“中国制造”的认知。依托在特种船领域的深耕,该公司已成为全球滚装船建造领域的“隐形冠军”,交付数量稳居世界第一。
这并非个例。近日,大型客滚船“TL-2”轮在海事部门护航下顺利离泊交付,标志着仪征船舶企业圆满完成8艘大型滚装船建造任务。目前,“仪征造”船舶已覆盖866客位滚装船、7800米车道滚装船等多个高端船型,全部出口德国、土耳其、意大利等国家,订单总产值达51.38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仪征造”船舶均满足IMO最新EEDI环保标准。其中,866客位滚装船作为国内首艘达到DNV船级社最高舒适度等级的双燃料客滚船,在震动、噪音控制上实现国际领先,高自动化程度与抗风性能更成为行业标杆。而停泊于造船水域的上汽安吉物流9500车位汽车运输船,正以“全球最大装载量”的头衔,改写全球汽车运输船纪录。
绿转型:冲刺“世界一流”特种船舶制造高地
海工装备作为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的代表,正成为仪征临江重工转型的“主攻方向”。在舜天造船(扬州)有限公司舾装码头,一艘64.8米自升式海工装备正加速建造——这艘可容纳300人居住、专为海洋钻井平台提供生活配套的装备,售价高达4000万美元,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海洋工程装备产品。
“十四五”期间,仪征以“腾笼换鸟”的魄力推动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引入优质资本,向船舶机电、低碳燃料动力系统等高端配套领域突围。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当地船舶产业开票销售62.9亿元,同比增长87.2%,绿色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按照规划,仪征将聚焦LNG船舶、滚装船等高技术领域,以自主化、高端化项目为抓手,推动海工装备和高新技术船舶产业跻身“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特种船舶制造基地。
绿升级:孵化“专精特新”领军力量
从“低附加值散货船”到“全国产化高科技客滚船”,扬子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的转型轨迹,正是仪征船舶企业“绿升级”的缩影。近日,该公司生产的900客位新型客滚船在扬州港交付海外客户,成为扬州口岸首次出口的该类型船型,实现“载人载车一体化”设计与全产业链国产化突破。
“这条船是我们今年交付的首条高科技船,下面装汽车、上面载乘客,所有制造环节均实现国产化。”扬子船舶董事长顾霞兵的话语中,透着转型的底气。
今年以来,仪征通过推动金陵船舶产线改造、泓致特种船舶等项目落地,持续壮大产业集群。在政策扶持下,骨干船企抢抓行业景气期,聚焦散货船、中小型化学品船等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一批“单打冠军”“小巨人”企业加速崛起,为船舶产业注入新质生产力。
从“跟跑”到“领跑”,从“制造”到“智造”,仪征船舶产业正以“绿色”为笔,在长江之畔勾勒出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壮阔图景。
来源 仪征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