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6月13日

仪征:织密助农“三张网” 乡村振兴添动能

供销助农直播间。

近年来,我市立足构建城乡贯通、全域协同的现代为农服务体系,聚焦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产品流通,通过建设覆盖产、供、销全链条的“三张网”——农业社会化服务网、农产品现代流通服务网、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织密为农服务“经纬线”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在陈集镇高集村,一座现代化的为农服务中心刚刚建成,即将在6月投入使用。这座服务中心是我市织密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的重要一环。中心规划仓储面积达1260平方米,其中900平方米肥料仓库可储存肥料超2000吨,配套建设2层共380平方米附属用房,为农业生产资料储备与综合服务提供坚实支撑。

该服务中心区位优势显著,可辐射陈集镇、大仪镇、刘集镇、月塘镇及十二圩地区,成为我市中北部农资配送中心,进一步完善了覆盖市、镇、村的三级农资连锁经营网络。陈集供销合作社主任倪富国表示:“中心建成后,配送距离进一步缩短,有利于我们降低成本,更好服务周边农户。”

在健全农资配送网络的同时,市供销合作总社还牵头成立了供销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吸纳全市12家优质农业主体入驻,进一步整合农资、金融、保险等资源,打造集信息交流、农机互助、对外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市供销合作总社合作发展科科长谈媛媛告诉记者:“我们将依托联盟,推动服务向产前农资配供、产中飞防植保、产后烘干加工全链条延伸。”

目前,全市已建成5个为农服务中心,托管土地21万亩,今年计划再新增1个服务中心,在全市域开展农资供应、农机作业、烘干收储、加工销售等综合服务,不断延伸土地托管服务范围。

畅通农产品流通“大动脉”

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

陈集油米有限公司是我市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也是安全绿色农产品直供基地,年生产菜籽油达3000多吨。近日,记者来到设立在该公司内的供销合作总社农产品直销点,浓郁的油香扑鼻而来,附近居民正打取新鲜压榨的菜籽油,一旁的货架上包装精美的菜籽油产品整齐排列。仪征市陈集油米有限公司总经理薛基民介绍:“供销总社在我们公司设立直销点的同时,市区也有3家商超帮我们代销售油品,每年可销售100多万斤。”

乡镇、市区都有销售点,菜籽油香愈飘愈远。为助力本地农产品走出去,市供销合作总社精心搭建农产品供给平台,依托市级农副产品展示中心,整合本地名特优农产品集中展销,帮助农企拓宽销售渠道。同时,借力消费季等主题活动,开展“供销助农直通车”活动,组织30余家农企携200多种农产品进社区、进乡镇,有效连接产销两端。谈媛媛介绍,目前,城区有3家农产品直销中心,引入绿杨春茶叶、菜油、牛肉、风鹅等本地优质农产品入驻销售,每年带动农企销售约60万元。

除了拓宽线下销售渠道,市供销合作总社积极开辟农产品电商新渠道,精心打造“供销助农直播间”,组建公益直播团队,重点推介20余种本土老字号特色农产品。“绿杨春茶、大仪风鹅和牛肉、陈集菜油等在我们直播间销量都较高。夏季瓜果飘香,最近直播将重点推介本地特色水果。”新城供销社监事会主任陈潇爽向记者分享团队的直播计划。截至目前,“供销助农直播间”已开展直播200余场,单场最高观看量突破3000人次,成功培育了一批网红农特产品,实现企业增效与农民增收双赢。谈媛媛表示:“希望依托‘线下实体配送+线上电商平台’的双轨流通模式,建设覆盖城乡的农产品现代流通服务网,助力农产品出村进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加速布局冷链物流网

打通农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

随着生鲜电商等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成为保障“菜篮子”供应、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环节。走进位于新城镇供销合作经济产业园的通达公司冷库,各类肉制品摆放整齐,身着防寒服的工作人员在车辆与冷库间来回穿梭,不停装卸货物,确保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农产品新鲜如初。该冷库面积2000平方米,可储存货物1900吨,配备专业冷藏车4辆,这一项目的建成已成为带动全市冷链物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冷链物流不仅是农产品流通的‘保鲜剂’,更是农民增收的‘稳定器’。”新城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主任许恩明说,过去,本地农产品受储存、运输条件限制,损耗率高达20%以上,农户收益不稳定。如今,依托冷链物流项目,实现全程温控,损耗率降至5%以内。

连日来,位于马集镇的昌源农产品冷链项目正加速推进。该项目是2024年省级重点冷链网项目,建筑面积约1700平方米,总投资1400万元,预计7月投入运营。仪征市昌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国全介绍:“项目建成后主要用于生鲜猪肉、黑莓、绿杨春茶叶等本地农产品的储存,对提升本地农产品流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意义重大。”

新城通达冷库与马集昌源冷库建设是仪征市冷链物流网络建设的两大核心项目。谈媛媛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建设,引进先进制冷技术和管理系统,提高冷库智能化管理水平。同时加强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企业、销售终端的深度合作,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冷链供应链。”

记者 夏倩倩 周璇 朱月

巫蓉 陈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