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11月20日
仪征技师学院深入实施“双导师制”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启新程 双元育人共发展
预备技师班学员在校内导师和企业实践导师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
近年来,仪征技师学院致力于打造具有专业特色和创新精神的预备技师摇篮,对于高技能人才实施“双导师制”创新培养模式,通过校企联盟实现产教融合,依托仪征智能制造产教联盟平台,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效果,为当地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受到企业一致好评。
1 知行并重 在实践中“炼”真才
今年暑假,仪征技师学院18级工业机器人技师班学生姚智逸和田宇在校内导师刘静与企业实践导师赵正的共同指导下,参与了扬州旭轩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机器人及自动化教学平台的研发、制作与调试,将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为平台运行和企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该平台现已投入市场并创造出了20多万元的经济价值。
“‘双导师制’的教学模式不仅为企业培养了实用型人才,同时也让企业有机会参与进教学,与校内优秀导师深入交流,学习前沿技术,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赵正表示,自“双导师制”推行以来,学生的实践机会显著增加,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多名学生用其专业知识为企业发展发挥出重要作用。
“在两位导师的带领下,我们不仅能在学校学习理论,还能够来到企业实践,这对于我们的进步十分有益。”姚智逸说。对于姚智逸和田宇,扬州旭轩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技术人员苏万松毫不吝啬夸奖之词:“虽然才合作短短两个月,但他们动手能力很强,做事也非常积极,很期待未来能与他们一起共事。”
2 “双师”育人 产教融合再结硕果
从扬州旭轩机电工程有限公司实践归来后,姚智逸和田宇又在校内导师刘静的指导下,参与学校地下停车场节能车库改造,进一步夯实实践成果。姚智逸和田宇与教师团队反复打磨实施方案,将车库120盏常亮灯替换为人体感应灯,同时将常亮灯的功率从36瓦降低到微亮时3瓦,预计每年为学院节省电费近12000元。刘静表示:“预备技师班和‘双导师制’为学生搭建了一个理论实践结合的平台,我们将持续培养锻炼他们的能力,帮助他们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业务能手和技术能手。”
“我们学院实施5+2学年制度,经过5年的学习,择优录取部分学生作为后备人才培养,进入预备技师班,实施‘双导师制’培养。在预备技师培养阶段,企业导师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指导学生开展岗位实践,参与技术项目,提升技能水平。”仪征技师学院“双导师制”企业实践项目组负责人赵毅介绍,仪征技师学院去年开始实施“双导师制”,在预备技师培养阶段,除参加校内学习,学员每学期在企业实践不少于45天,并在6家以上企业参加专业技能实践,开展相关技术项目研究,目前共有10位企业导师、8位校内导师参与培养了17位预备技师班学生。
3 立足需求 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效衔接
除了增强学生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能力,仪征技师学院还专注于培养预备技师班学生的管理能力和教育培训能力。在校内导师的引导下,学员通过名师示范课、课堂教学竞赛、实训课题助教等形式,掌握编写教案、把控课堂教学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教育培训能力。
仪征技师学院导师丁雪梅表示:“预备技师班和‘双导师制’不仅显著缩短了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时间,同时也全方位地培育了兼具技术和管理能力的新时代职业技能人才,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方向,提高了就业质量。”
当前,仪征技师学院“双导师制”已取得《职业院校“双导师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省级课题立项。今年以来,仪征技师学院共计组织17名学生在9家联盟企业参与企业实践,参与完成企业技术项目3个。
记者 马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