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3月03日
坚定仪征自信 善待一方人才
◆汪向荣
汪向荣,曾任媒体总编,江南才子派、里下河流派诗人。著有《石榴之忆》《塔与河的交换》《一方水土》《乡关两处》《心仪之城》等诗文集,获中国作协《诗协》大赛一等奖,作品入选《江苏文学50年》等。
党的二十大报告11次提到“自信”,其中5次是“文化自信”,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增添了信心。我们应如何守正创新?反映生命源地,讴歌文化高地,宣传融合飞地。如何坚定自信?讲好新时代、新征程的新故事。
说到文化自信,我们要敬畏这方水土,敬畏历代先贤。仪征虽然是弹丸小城,却如雨花玛瑙浓缩宇宙万象,又像神奇开关,在衣、食、行方面攸关国运。它是大企业、大项目落户的热土,孕育了“漕运天下”“衣被天下”“车行天下”一系列仪征传奇;也是文学名作迭出、文化名流富集的沃土,扬州有史可载的最早诗歌出于仪征,那是2500年前渔丈人的渔歌,与伍子胥解剑渡江有关;宋朝以后,欧阳修、苏东坡、王安石、梅尧臣、米芾、郑板桥等巨公名流传世的诗词超过500首;成书于明末的《园冶》,它不只是一部影响世界近400年的造园宝典,也是一册文约意丰的文学名著。现代,仪征涌现了世界文化名人盛成和世界名著《我的母亲》、当今四大才子忆明珠和他的诗文书画。更值得关注的是,现在活跃于中国少儿文学界的知名作家仪征人王巨成,从1991年发表作品起,多次获国家大奖,20余年出版图书近120本,这在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是奇迹。不过上述名家名著皆因自身低调,未尝广为人知,或者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也是仪征文化的一个特点。
增强文化自信,我们要重温鲁迅关于“自信”的论断。仪征人不能只有“他信力”,凡事都认为外地的好,而失去“自信力”。恰恰相反,要坚信这方水土能出名著、能出大家,这方水土是座可遇不可求的富矿,就看能不能艰辛探宝、愿不愿坚持吃苦。仪征被隐藏的好东西太多,可创作的空间无限。不夸张地说,在这里每走一步都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每看一处都可欣赏美丽的风景。跳出个体微观不谈,放到城市中观、区域宏观,仪征“12345”的宝贵资源值得一生关注、深入挖掘。那就是一座小城、两条大江大河、三张文化名片(水会、园冶、修真)、四种产业形象(一根丝、一辆车、一朵云、一束花)、五座丘陵奇观(龙山、铜山、捺山、白羊山、庙山),还有多彩生态田园(绿茶、红芍、紫菜、黑莓、白鹅等),这些素材既可开设创作超市,推出面向广大市民和中小学生的形象口袋书和校外读本等,广泛推广;也可开设专卖店,紧扣“三名三美”,精心包装、精致亮相。
仪征山清水秀、地貌多元;仪征吴头楚尾,承南接北,包容性强。文学界相互补台、彼此尊重,只要有真才实学,都会得到组织的关心和社会的认可。一个地方对人才有多重视,文学成果就有多丰硕,创作环境就有多活跃。市委书记孙建年对文化的高度重视,给仪征文坛带来了一股暖流,“三名三美”为每个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大展身手的舞台,仪征正迎来文艺振兴的最好时期。希望党委政府顺势而为、积极作为,以人为本、两手齐抓。一方面,要以“真省心”品牌优化营商环境;另一方面,要以“真热心”品牌提升人文环境。
一是重名人。在系统整理、出版、研讨名人名著的同时,高品位完善盛氏纪念馆,有序促进文旅融合;可持续推进荷上珠公园建设,促进美文名篇融入市民生活;利用闲置乡村校舍园开设王巨成少儿文学陈列馆和习作基地,培育学生写作兴趣;策划面向全国的《我的母亲》《小城灯火》同题征文大赛,让名人、美文立起来传开来,让名城人文形象动起来亮起来。
二是用能人。如重视“凤来仪”创业创新人才那样,一视同仁支持、关爱社科和文艺骨干,将社科、文艺人才纳入全市人才库,出台行之有效的用人、引人、育人扶持政策,通过设立名师工作室、政府年度文艺奖和创作扶持基金,给荣誉、给待遇、给礼遇,好人评选、劳模评选等应有位,做到留人更留心。主管层面,应开展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作者、重点项目,更重要的是选对配强相关组织的领导班子,解决“光杆司令”现象,文联要支持做活“联”的文章,上联下联、内联外联,在积极创新联谊、联动中化解困难,拓宽空间,争取支持,凝聚合力。
三是育新人。目前我市活跃的作者多是60后、70后,青黄不接。对80后、90后、00后的新人,要推行师带徒,定向扶持;对网络作家予以重点关注、热情推广;对乡镇基层优秀特殊人才,应打破常规、破格使用。在顶层设计上,将“出人才、出作品、出形象”工作纳入地方政府高质量发展考核范畴,用制度的固化保障措施的落实。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我们要把自信意识转化为自强行动,把市委的重视变成共同的努力,用一群人的踔厉奋发凝聚一座城的精气神,更多奉献人民需要、社会欢迎、时代认同的创作成果,更好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仪征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