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1月10日
经济开发区:坚持产业强区 全力推动“二次创业”
坤前计算机扬州有限公司生产现场。
仪征港务公用码头。
2022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深度冲击的双重影响,经济开发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园两大核心目标,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以务实有力的举措应变局、开新局,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A 主要指标稳中有进
开发区坚持“周分析、月调度”,定期召开园区经济指标推进会和经济形势分析会,聚焦开票、税收、固投、外资等核心指标,全面分析研判,全力加快推进,切实巩固优势指标、提升中游指标、补强落后指标,确保在全市考核中保持第一方阵。2022年,完成全部工业开票销售165亿元,全部工业入库税收3亿元,规模工业产值135亿元,工业投资3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亿元,工商税收5.45亿元(含留抵退税2.0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
B 产业项目推进有力
开发区坚持“产业强区”理念不动摇,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压舱石作用,推动大数据、临江重工和高新产业做大做强,签约落户了中圣重工、华奕新能源等8个项目,总投资75亿元,其中中圣重工项目正在推进10000吨公用重件码头建设手续报批,2023年6月启动建设;郑煤机、中兴派能2个列省项目推进有力,郑煤机项目于2022年11月底投产,中兴派能二期建成投产,三期厂房陆续交付;依利安达扩建、腾讯云、移动云、电信云等9个列扬项目推进顺利,其中腾讯云上架服务器3万台,移动云机房即将封顶,电信云1号机房已开服,依利安达扩建即将试生产;完成固投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8个。企业培育扎实有效,万润光电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进入省级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企业库,5家企业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8家企业纳入扬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46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新增20亿元企业1家、亿元企业3家、规上工业企业12家、规上服务业企业3家。
C 功能提升进展有序
开发区载体建设有条不紊推进,产业社区、产城融合区、云谷众创空间、新能源产业园进展顺利,产业社区B组团一期全面封顶,2022年年底前交付使用,同步开工建设B组团二期、三期;产城融合区拆迁让地成效明显,完成576户拆迁任务;云谷众创空间投入使用,20余家大数据应用端企业入驻;新能源产业园三期交付使用;临江重工产业园成功获批。重点工程稳步实施,国华路、科研三路南延、通扬路竣工通车,国民路完成主线工程,盐都花苑A、B地块及十二圩路等安置房建设加速推进。实质性启动十二圩历史文化街区打造,高标准编制建设规划,积极推进核心区分类调查和预征预储、微博物馆群建设等工作,“廉风盐韵”微博物馆群廉洁教育阵地揭牌。同时,加快越江变、腾讯变等电力设施工程和污水管网配套设施建设。
D 改革创新积极有为
“一区三园”改革实现重大突破,汽车园、大数据产业园实质性融合,开发区领导班子力量得到进一步强化,内设机构和人员划转调整完毕,成立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和综合执法局,园区发展动能不断加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园创建进展有序,国创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数据并表等工作顺利完成。切实加强科技创新,道赢、金陵2家企业先后设立省级研发平台,中兴派能列入省级创新型领军企业,预计全年实现研发投入3.8亿元,净增有效发明专利22件,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8250万元。落实“双招双引”,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18人,其中海外人才11人,中兴派能引进的柴茂荣、曹柳悦获批国家级人才。积极开展低效用地整治,2022年整治850亩以上,净增税收900万元以上。
E 综合治理实施有方
开发区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出台《关于深化提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意见》,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统筹做好消防安全、餐饮燃气、自建房火灾、工贸企业等领域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宣传引导,不断推进园区安全生产现代化,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数量较2021年实现下降。积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大气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开展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有效落实施工工地“六个百分之百”要求,做好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落实,完成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交办信访件10件。加强企业矛盾排查化解,走访企业46余家,协调劳资、劳务、欠薪矛盾30多起,帮助工人解决工资矛盾,讨回欠薪800余万元、工程款1200余万元,在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同时,维护了工人的合法权益。
大数据产业园。
放眼2023年,开发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紧扣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园两大“国创”目标不动摇,紧抓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科技创新等重点工作不松劲,全力推动园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