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1月10日

民政局:用心用情用力 为群众生活安康托底

居家养老服务暖人心。

“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

“苏童成长”协同关爱机制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会。

民生之事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民之所需,政之所向。2022年,市民政局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聚焦“一老一小”、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1 注重精准高效 织密民生保障“兜底网”

2022年,市民政局认定低保边缘家庭77户180人,全部落实节日慰问以及医疗、教育、住房等救助政策。及时发放低收入群体价格补贴、爱心惠民券、一次性生活补贴等近200万元。建立急难家庭救助、因病支出型家庭救助、临时救助、教育救助等全方位、立体化救助体系,发放各类救助金330余万元,惠及困难群众4000余人次,专项救助成效显著。

市民政局会同卫健委、医保局下发《关于做好低保、特困对象“先诊疗、后付费”工作的通知》,实现低保、特困人员在市内定点医院住院“先诊疗、后付费”。聚焦救助形式升级,在全省范围内创新开展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为困难重度残疾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等服务,在扬州地区率先试点“物质+服务”救助模式。

市民政局制定《关于健全完善救助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机制的通知》,进一步完善检查督查机制。开展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梳理排查对象11306人,整改落实21个问题,482户重点对象全部签订帮扶协议,落实专人定期走访探视,兜牢兜实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底线,做到底数清、问题明、措施实,推动特殊困难群体应救尽救、应保尽保、应帮尽帮。

2 聚焦群众需求 打造现代养老“幸福湾”

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道考题。市民政局坚持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贴近群众需求,顺应群众期盼,从高标准建设养老服务设施、高质量提供养老服务供给等方面着手,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努力打造现代养老“幸福湾”。

截至2022年,我市已建成浦东社区、万年社区2个颐养示范社区;利用现有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资源,建成陈集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为800户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为城区105户老年人家庭提供家庭养老床位服务。

市民政局持续扩大居家上门服务覆盖面,全市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占比达16.18%;严格落实护理型养老床位建设标准,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68.26%;完善农村留守老年人信息台账,健全居家探访制度,持续推动重点空巢独居老人、失能和半失能低保、计生特扶老人周探访工作。

此外,市民政局还试点打造月塘失智照护中心,着力构建由市级失能(失智)人员集中供养机构、乡镇敬老院、村级互助养老服务设施组成的市、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印发《仪征市农村互助养老服务项目建设和运营指导意见(暂行)》,实施“睦邻守望”计划,优选大仪镇香沟村试点开展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推进村级邻里互助点建设。2023年,我市计划打造村级互助养老睦邻点9个,为周边老年人提供每月入户探访、互助活动、集中就餐、上门送餐、健康指导等互助养老服务,满足农村养老服务需求。

3 创新融合发展 筑牢未保关爱“防火墙”

强化阵地融合。市民政局牵头出台《仪征市镇(园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实施方案》,按照“三站融合”思路和“功能齐全、专业运营”要求,在镇级社工站全覆盖并实体化运营、志愿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的基础上,实现全市镇(园区)未保站全覆盖,创成大仪镇、月塘镇2个省级示范未保站。

强化资源融合。市民政局规范未保站、社工站、志愿服务站人员设置,明确人员统一调度使用。强化运营经费集中统筹使用,保证政府经费投入效用。以“三站”为平台,建立服务资源清单,链接社会慈善资源参与困境留守儿童救助服务,为未成年人提供多重关爱服务。

强化运营融合。发挥社工站专业作用,编制《儿童社会工作操作手册》,为未保工作提供专业支撑。将“仪路童行”未保项目纳入社工站“五朵金花”品牌项目统筹推进、重点关注。建立“社工+义工”联动工作机制,扩大志愿服务力量,协助未保站做好未成年人关爱服务工作。2022年11月,我市成功入选江苏省13个“苏童成长”协同关爱机制建设试点地区。

4 夯实基层基础 优化基层社区“治理网”

2022年,市民政局不断深化基层民主自治,出台《关于加强全市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与服务的实施意见》,建成青山镇胥浦家园社区、古湄家苑社区、真州镇五一花苑社区等5个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服务示范点,其中青山镇胥浦家园社区建成省级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服务示范点。市民政局还大力推进社区协商民主和村务监督标准化建设,开展村务公开标准化试点。

在规范基层自治组织建设方面,市民政局全面开展基层社会治理短板弱项专项整顿,启动村(居)委员会班子成员缺位补选;积极申报村务监督和村务公开标准化试点,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推进西园、沿河等4个城市社区,陈集、高集等3个集镇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建设。

在优化城乡社区服务体系方面,市民政局依托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实行全科社工服务模式,明确服务清单、细化工作流程;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方式,组织社区工作者参加扬州市全科社工培训。建成胥浦家园社区、新集村、浦东社区、盛棠村4个扬州市全科社工规范化建设示范点。

新的一年,市民政局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推动社会救助提质增效,着眼“前端”强化主动发现,围绕“末端”强化分类救助,切实兜底兜牢各类困难群体主动发现和救助服务底线;推进养老服务提档升级,争创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区;积极争创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市,推进“苏童成长”协同关爱机制试点建设,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打造一批社会治理示范引领和专项社会事务惠民工程,深刻把握民政工作的政治性、群众性、时代性、协同性,努力在全面推进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进展。

记者 王雅婧 通讯员 宋为民 王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