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8月17日

释放发展动能 打造聚智高地

——记第十四批科技镇长团团员李丹勇

李丹勇完善人才项目实施方案。

“挂职期满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这段经历让我个人协调与沟通能力得到了锻炼,对科技创新、人才服务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我以后的科研工作有很大帮助。”8月,北京交通大学无人系统与智能装备系副主任李丹勇的挂职工作圆满完成。回望一年来的挂职经历,李丹勇直言收获满满。

李丹勇是江苏省第十四批科技镇长团成员,去年来我市大仪镇挂职。过去一年,他以后方资源为支撑、以挂职工作为平台、以企业需求为核心,积极发挥科技服务、桥梁纽带、智库参谋等作用。

“要结合仪征特色产业和自己本身的专业特长及派出单位资源优势,以科技和人才为工作主线,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成员的桥梁纽带作用,并制定阶段性目标。”挂职之初,李丹勇给自己定下了工作理念并立即着手实施。他告诉记者,他将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了解我市各园镇及相应的重点企业情况;第二阶段则是尽责履职,有效对接后方资源,积极引进企业需要的人才与技术需求。

李丹勇不仅通过走访调研,分析了解了企业研发推进难点,积极参与谋划技术创新与市场推广,还引导大仪镇相关领导与北京交通大学电信学院进行对接交流,参观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无人自治系统研究中心等,促使大仪镇政府对轨道交通智能化及高端智能装备制造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在轨道交通信号控制产业布局探索上受到了启发,为后续开展轨道交通信号装备产业建设规划建好了桥梁。

“大仪镇政府服务企业科技创新与人才引进非常积极,效率也非常高,企业对产业科技转型升级十分紧迫。”李丹勇表示,HW人才引进工作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项目启动之初,由于疫情与政策解读原因,推进较慢,后来在仪征市政府和大仪镇政府的联合协助下,多次举办政策解读线上交流会,并不断与人才进行沟通,详细介绍仪征人才优势与项目创新点,最终推动项目成功申报。”

对接海外人才1名,并成功完成人才申报;对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年长江学者左宗玉,申报省“双创人才”;对接北京交通大学优秀青年学者侯涛刚,申报扬州市“绿扬金凤计划”人才……虽然仅挂职一年,李丹勇却为仪征留下了火种。“我已向我的导师宋永端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宣传了仪征人才申报政策,后续将展开进一步对接,希望我能继续为仪征的发展贡献力量。”李丹勇说。

记者 王雅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