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8月15日
画出科技赋能“同心圆”谱写产才融合“新篇章”
——记第十四批科技镇长团团员车勇
走访企业、挖掘需求、拜访高校、引进人才、举办活动、推进产学研合作……忙碌的身影,踏实的工作,这是第十四批科技镇长团团员车勇挂职期间的写照。
“从高校教师转变为政府工作人员,对我而言是一种全新体验。”车勇告诉记者,他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先进装备设计与智能制造、汽车及零部件NVH控制、新能源汽车性能研究。挂职期间,车勇担任汽车工业园管理办副主任、发改委副主任,他围绕我市发展规划要求,以后方资源为工作支撑、以挂职平台为基础保障,结合个人实际,围绕重点产业与产业链、重点人才工程、产学研合作、企业需求等工作和目标任务,发挥智库参谋、桥梁纽带、科技服务和以才引才作用。
“只有掌握一手资料,了解一手情况,才能深度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车勇说。为了让企业与高校友好牵手,车勇对我市30余家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企业进行集中调研和专题调研,收集整理企业技术需求,重点分析了汽车整车以及零部件产业链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收集整理了重点企业的人才需求与项目需求,积极探索人才项目合作模式,促进了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深度融合。
产业要发展,平台是支撑,项目是龙头,人才则是平台和项目建设的基础。车勇积极推荐对接创业创新人才以及其他高水平人才,与派出单位联系,帮助仪征市高新企业与相关技术人才进行对接。在车勇的“牵线”下,武汉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领导来仪调研,商讨继续推进校地成果转化机构建设的具体举措;武汉理工大学与汽车工业园相关企业就技术需求与人才项目开展线上线下对接交流;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学院专家教授来仪参加创业周活动。据悉,车勇引荐海创人才,联系对接人才5人,有效申报2人。引荐省“科技副总”项目3人,已获批1人。同时,他还为省双创人才项目与“绿扬金凤”人才项目联系对接后方单位专家教授3人,协助市委组织部搜集整理汽车产业人才信息100余项。
为发挥后方单位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方面的学科优势,车勇借助高校专家团队的研发创新力量,推动科技合作平台建设。武汉理工大学与汽车工业园达成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协议,在2022年凤来仪创业周上举行了揭牌仪式。为促进校地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武汉理工大学与市科技局继续共建科技成果转移分中心。
“从挂职前的忐忑到逐渐熟悉和适应,自己在付出的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尽管有汗水和辛苦,但只要一想到自己的所学所长在这里有了用武之地,心中就有着说不出的欣慰。”车勇说。
记者 杨雪婷
车勇将企业技术难题转变为实验室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