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4月21日

什么是慈善

◆曹晓彬

若要谈论慈善,似乎不言而喻、路人皆知,但真要说清楚,说出个子丑寅卯,也并非易事。

在古代,慈善是两个词,《说文解字》解释,“慈”是形声字,从心兹声,慈爱的意思;“善”是会意字,从言从羊,是吉祥的意思。两个字连用,字面上的意思是,慈爱之心带来吉祥如意。现代汉语中,慈善两个字意思相近,是一个同意复词,沿用古代“慈”的意思,一般解释为,慈爱、善良、富有同情心。在现代社会活动和生活实践中,“慈善”表现出这样的行为,出于责任、同情和怜悯,给予别人和社会必要的资助。这种行为不断扩展,逐步规范,就成为慈善事业。

从慈善的理念看,这是一个由个体到家庭、到区域、到社会逐渐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它开始于个体的独善其身,通过加强个人修为,增强个人能力,产生帮助别人的意愿,具备帮助别人的能力。最初每个个体帮助的都是自己的家庭成员,善待配偶、孝敬父母、疼爱儿女、照顾兄弟姐妹。接着范围不断扩大,延伸到家族、同乡、朋友,众多行有余力、心存善念的个体或家庭,为陷入困境的熟人提供必要的救助。当救助范围进一步从熟人扩展到毫不相干的陌生人,从家庭、家族和特定地域扩展到全社会,这就形成了现代慈善理念——力所能及地救助陌生人。

从慈善的内容看,文化是引领,捐赠是关键,救助是目的, 回报是支撑。慈善文化的要义是慈心善念。“人之初,性本善”。慈爱之心与生俱来,来源于对动物本能的沿袭。风雨中,母鸡张开双翅,护佑雏鸡;危险中,羚羊舍身喂狼,保护幼崽。这份慈爱需要长久的保护和培育,不因现实的喧嚣而缺损。这份慈爱需要长久的引导和光大,给黑暗以光亮,给寒冷以温暖。捐赠是慈心善念最直接的表达。如果只是嘴上说有善心、愿行善,实际上却不愿捐赠、抵触捐赠、甚至厌恶捐赠,那只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很难说他有多少良知和善念。慈善的终极目标是让陷入困境的人得到救助,让山重水复、无路可走,重现柳暗花明、车到山前。回报是对慈善的鼓励和褒奖,是推动慈善延绵不绝、持续长久的不竭动力。这个回报不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不是针对特定个人的,而是感恩时代、回报社会。

从慈善的作用看,直接推动道德建设、社保完善和社会治理。慈善是道德的积累,既是个人品德、也是家庭美德、更是社会公德。他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重要内容、重要抓手,也是一条检验思想道德建设成果、看得见摸得着的基本标准。慈善医疗、慈善救灾、慈善助困等工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补充,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制度错位发展、有机衔接,使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社会保障的温度和社会发展的红利。在教育、卫生、环保等公共服务中,慈善正在承担着越来越多的责任,是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必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实现公平正义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

现代慈善已经是、也必将始终是一种事业,一种为党分忧、为民解困的光荣事业,一种播撒温暖、播种爱心的光彩事业,一种抚慰人心、深得民心的崇高事业。